
整個下午在上課,離開課室時天都黑了,一抬眼卻見天空低處有人在偷望。閃亮的眼睛,一彎盈盈笑意的唇,像一個善意的小孩。心情都突然變好了。大家都發現了這個濁氣小孩,回宿的路上,不少人舉機拍攝。
看到之後心裡還在納悶這是甚麼天文現象,兩顆豆大的眼睛是九大行星哪一顆,上網胡亂查看香港天文台網站不果,原來澳洲人子貓物語率先報導了,還提供Sydney Observatory的詳細說明。但還是忍不住再貼!真的很可愛!
身在美國的朋友們,你們看到苦瓜乾臉了嗎?
Too eager to impress
"Yes, I am making them wretched," he thought. "They are sorry, but it will be better for them when I die." He wished to say this but had not the strength to utter it. "Besides, why speak? I must act," he thought. With a look at his wife he indicated his son and said, "Take him away... sorry for him... sorry for you too..." He tried to add, "Forgive me," but said "Forego" and waved his hand, knowing that He whose understanding mattered would understand.
"And death... where is it?"
-The Death of Ivan Ilych By Leo Tolstoy
看了Wall-E,終於。
據說Pixar電影常開前老闆Steve Jobs的玩笑,從Eve潔白光滑像極了iPod的外型,到Wall-e的Mac電腦開機聲,莫不是惡搞Apple的傑作。入場前就知道有此一著,但那個經常充電完畢發出的開機聲仍然讓我笑得出聲。
而我不知道的是,電影處處是2001太空漫遊的影子。2001太空漫遊講述人類己經進入太空旅行的年代,太空船由電腦自動導航,誰不知人工智能的電腦發展出自我意識,更野心反客為主統治人類。它暗地裡監視人的行動,更設計陷害太空船員,把他困在小型飛船的機艙裡任它漂流進黑暗宇宙廣漠。亦即是Wall-E無端被發射出太空郵輪外剉數自爆的圓球形飛行器。小飛船原來大有名堂,名為EVAPod,是專門用來作探索和維修等機艙外行動的小型機體。Wikipedia上更說,iPod就是因為外型設計令為它起名的人想起EVAPod而來的。
Wall-e裡的機械人也有統治人類的野心,只是機械人數量更多,操控人類的技倆更高,懂得利用教育與鋪天蓋地的宣傳對人類進行洗腦,利用先進科技把他們寵壞成一隻又一隻的不再思考的懶惰大肥豬,實行愚民政策。比起最後被太空員唱歌催眠回到初始程式狀態的HAL,似乎又進化了不知多少萬倍了。
太空漫遊裡叛變的電腦名叫HAL,曾經有傳言將H、A、L三個英文字母順序向後移一位,便會得出I、B、M,HAL其實是影射IBM。六十年代末的電影竟然預言中八十年代才崛起的IBM電腦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生產商。是為太空漫遊多個摩西預言之一云云。當年微軟以賤價與IBM成立協議,讓每一部新落地的IBM電腦預先設定Windows為作業系統,促成了IBM的普及。想不到2001後,一向認為是平面設計人士專用的Mac機與MacOS大有取而代之之勢,Wall-e的年代將會成為蘋果的天下。
料想也是在太空郵輪上出生的船長,認識新事物般「發現」地球文明後,為了反抗機械人而歷史性地用雙腳站起來,媲美第一次使用器具的猿人把骨頭抛上天空一幕,配上那首已經遭惡搞到爛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還有返回地球時炫目的彩色時空隧道,致敬的用意昭然若揭。然而科幻片總不免帶有預言色彩。電影諷刺現今高科技與商品化的社會,會不會有一天,人類真的需要經歷再開化?難道這才是Wall-e對發明iPod手(一指聽盡天下歌)的Steve Jobs開的一記黑色幽默?
我感到興趣的反而是兩個機械人的愛情。當Wall-e跟隨載著Eve的火箭到達太空郵輪,見到一排排跟Eve長得一模一樣的機械人,而Eve只是這團龐大的搜尋植物軍隊中沒有面目的一員,Wall-e又如何認得Eve,不是別人呢?純粹憑它胸前表示載有小草的記號?而Wall-e最後被壓得五朥七傷,零件換個七零八落,連電路板都換掉之後,又如何記起Eve?是手拖手的觸感喚醒情感記憶?理應,我只是說理應,再也記不起了。
失語症持續,良久寫不出字來。新聞變成了舊聞,都未有文出。
是否有點矯枉過正呢?
剛剛的星期二檔案裡,見到一群小朋友上街遊行、跟議員開會討論,爭取「兒童權利」。只見一個個天真無邪的臉誠懇認真地告訴記者:我們是有很認真思考的。他們認真地問,「請問政府有甚麼辦法呢?」「政府是否應該多幫我們一點呢?」因為,這是兒童的權利啊。
我非常相信這些小朋友都是真正有正義感,有認真思考過兒童權利的問題。但我很疑惑,組織這些團體會議的師長在想甚麼?
有一次,我那正在讀小學的表弟打電話給我問功課。他問「分析」是甚麼意思。聽得我糊里糊塗,問他到底在做甚麼功課,最後他告訴那份功課要他解釋全球暖化問題的前因後果。當一個小學生甚至未分得清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學校的專題習作的題目竟然是全球暖化問題。結果當然是上網東抄一堆西抄一堆,湊合湊合著,找很多資訊數據,告訴老師我有在家認真做功課不是閒坐打機看卡通。另一邊,老師也不欲要求學生對問題有深入的認識,畢竟問題巨大得連他自己也說不出自己的見解來。
「爭取」是一件容易的事,全靠一副身體力行,「權利」是甚麼,則人言人殊,如何為這個虛無飄渺的概念劃界線,恐怕是連擁有成年人中最聰明的頭腦的哲學家都感到不容易的事。但見片中兒童「爭取」意識有餘,思考能力以及知識閱歷都顯然遠遠未夠程度。(其實甚至乎大學生也未必夠。)過早向兒童灌輸事事有爭取的權利,太早讓他們站定在某個立場說話,對於兒童發展獨立思考能力未必是一件好事。我們需要訓練的是為整個社會思考的公民,而不是只為自己和自己的團體爭取利益的個體。
培養小孩子做個有理想的人,助長他們的正義感,何不從切親處地的小事情著手?從認識自己的生活著手,深入的認識,從選班長開始已經足以是個有趣的政治哲學議題了。為甚麼需要班長?班長的責任和權力是甚麼?根據甚麼原則決定誰最適合出任班長?應該以何種制度選出班長?有夠討論的。片中訪問有貧窮兒童、弱能兒童,貧窮兒童眼中的兒童權利是爭取解決貧窮問題,弱能兒童眼中的兒童權利是爭取弱能兒童不受歧視。最觸動小小心靈的,還不是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挫折?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內學習同時影響(well,選班長的)結果,總比幻想著自己有影響力,跟區議員討論「網路安全問題」,但始終看不見任何改變而失望來得好。
最怕理念與稚童最後淪為團體爭取權力的功具、學校為尖子學生打造的課外活動彪炳成績和政客開明親民的包裝紙,除這些外,再沒有甚麼。
兒童的權利Part 1很喜歡玩孤狗地球。近來有幸多出幾次門,每次出發前總會先用它來一次pre-trip。回來後又會再看一次走過的地方,似乎就會減少走馬看花的意味。作為一個low-level user,用不上gsp導航功能,有事沒事扭扭擰擰它多認識世界也是好的。
地球的預設位置根據是電腦地區設定的。每次打開地球都會看見香港在世界中央。很方便,也很爽。一番扭扭扭之後,常會扭得不似球形,東南西北換了位,要重新扭「正」才認得了地。長久以來地圖都是北極在頂南極在底,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成為一種人們心裡的習慣,思考方向的時候總是南北對應天地,左右便順理成章對應西東。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西方霸權的表現,把北半球的歐洲大陸和北美當是世界的中心,漠視了南半球的少數居民。於是有澳洲人專門繪製倒置的世界地圖,從南半球視角看世界。
剛剛還發現按 Ctrl + Alt + A (Command/Open Apple Key + Option + A on the Mac) 會變成戰鬥機模式。可是我完全舞弄不來那隻只會瘋狂打轉的可惡東西。
本來沒甚麼興趣再加把嘴說三道四的,上演的這場是甚麼劇,大家很心裡很明白,也有太多人評過了。剛看了一次今天傳火那張名單,意料之內有幾個光榮校友。不要誤會,我不是想沾他們的光,只不過我讀的是一間剛巧運動員特別多的資助中學。雖然也有很優秀的同學不在名單之內。其實除了經常在校園見他們全身發光般走來走去,我基本上是不認識他們的。又其實,我在那裡基本上甚麼人都不認識。
意料之外的,是看到這一行。
劉靳麗娟 中學校長
忽然覺得那張名單似連哈佛抽獎名單多點。垃垃雜雜的,細路仔有大鱷魚有擔心攝衫跑步肉酸的有,可能旁邊的人行得快過他跑的又有,竟然連毒瘤,也有。但再想深一層,我敬愛的校長,想必你一定是苦心經營,不知道跪地餵了幾多次豬也母,默默編織人事關係網,才過了一關又一關,於是就在今天,你終於能夠親手摸摸那支你渴望已久的陽具…噢,說錯了,是火炬。怎可能天真地比喻為碰運氣的抽獎?從事神聖的教育工作的你和那象徵奧運體育精神的神聖火炬實在是多麼的相襯!尤其是你培育了那許多出色的運動員。但願你與火炬,難離難捨,總有一些,永不分離,阿們。
我從來都不知道,搞奧運是可以如此精采。距離開幕還有百零二百日,上至藏獨份子國際人權組織,下至曾特首和在深水光有不少影響力的馮檢基,光是傳火炬經已讓大家樂不可支。
前陣子有一天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看到愛迪達的Together in 2008廣告。
一看,差點連飯都要噴出來。給隋菲菲走籃的籃球架豈非港大黃克競平台上那尊國殤之柱?!愛迪達是這次北京奧運的主要贊助商,播這種想怎麼了?這個也算是則田兄說的subliminal message吧?估計廣告裡人山人海的意念該是來自中國十三億人口,可以想像那個廣告設計賣橋時吹了一堆甚麼十三億人民團結起來支持中國運動員搞好奧運之類的。只是原來十三億人卻全是極權屠殺下痛苦得面容扭曲苟延求存的可憐草介,何奇黑色幽默。
p.s.
說到奧運廣告,實在不能不提恒源祥的金剛咒。說到底它是成功地紅起來了。雖然到現在我還未搞清楚它做的是甚麼生意。
「但是從那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對我耍狠了,包括那群舊生在内。因為除了我以外,沒有人敢吞下三隻蛞蝓。」
1. One book you have read more than once.
喜歡的書大部分都會翻看一遍。
2. One book you would want on a desert island.
無得傾,一定要帶一整座圖書館去。不然就給我一本《如何逃出荒島?你不能不知的一百條妙計》。幸好不是要給我選一座圖書館或是一本逃生大全,不然會難以取捨吧。
3. One book that made you laugh.
心靈雞湯式濃稠稠「自救」書,我只好當是色幽默的笑話書看。
4. One book that made you cry.
想不到。教科書吧?
5. One book you wish you had written.
學術書,A Theory of Justice. 雖然還沒有時間拜讀,也不知道會不會看到第二頁便艱深得想哭(聽說行文風格學究--難讀得很呢…)。早一兩年初聽說羅爾斯,還不知道這部是當代政治哲學的超級經典時就這樣想了。 嘿,《正義論》,光看書名就型死了。
故事書則是卡夫卡的《變形記》。常常覺得如果把它拍成電影會很有趣。
6. One book you wish had never been written.
沒有吧,不喜歡不看罷了。
7. One book you are currently reading.
托莎拉的福,終於看起《挪威的森林》來了。現在寫字有點賴明珠翻譯腔,很可惡。
8. One book you have been meaning to read.
太多了。想過從頭到尾認真讀字典,卻肯定一世都不會實行。
9. One book that changed your life.
考試answer books...
10. Now tag five people.
不tag了。
Charlie Kaufman: There was this time in high school. I was watching you out the library window. You were talking to Sarah Marsh. Donald Kaufman: Oh, God. I was so in love with her. Charlie Kaufman: I know. And you were flirting with her. And she was being really sweet to you. Donald Kaufman: I remember that. Charlie Kaufman: Then, when you walked away, she started making fun of you with Kim Canetti. And it was like they were laughing at *me*. You didn't know at all. You seemed so happy. Donald Kaufman: I knew. I heard them. Charlie Kaufman: How come you looked so happy? Donald Kaufman: I loved Sarah, Charles. It was mine, that love. I owned it. Even Sarah didn't have the right to take it away. I can love whoever I want. Charlie Kaufman: But she thought you were pathetic. Donald Kaufman: That was her business, not mine. You are what you love, not what loves you. That's what I decided a long time ago. Donald Kaufman: Whats up? Charlie Kaufman: Thank you. Donald Kaufman: For what?
簡直在白白的浪費青春,為一個佢唔識我我唔識佢的FYP。瞎忙。
發脾氣,貼文。
我當年決定轉系,根本沒想過自己走學術的路,更沒想過將來要靠哲學維生。事實上,我當時並不用功讀書,成績也不好,我只是喜歡讀。喜歡,便夠了。人生中做到自己喜歡的事,不是很好了嗎?就像我現在教書,也是我喜歡和享受的,所以我一天工作十六小時,睡得很少,也覺得很好。我當年的同學,很多人較我賺更多的錢。我覺得也不需要比較。用陳特先生的說法,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並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和意義的,而且每天在工作中有所得著,有所進步,已經是很美好的生活了。(全文)
我一直在等待的人大概遇上了吧?假如一生只能有一個師父。
30政府場所免費WiFi上網
政府轄下30多個場地,昨日開始提供免費WiFi上網服務,市民可在多個圖書館和部分政府辦公大樓,免費無線上網。政府表示,明年年中可免費上網的政府地點會增至350個,最終提供共2,000個WiFi熱點。
「香港政府WiFi通」將分階段進行,今年年中可免費無線上網的政府場地將增至120個,至明年年中,可免費無線上網的地點更會增加至350個,包括中環皇后像廣場、大會堂及維園等。
要免費上網,市民要擁有具WiFi功能的電腦或相關設施,登入網絡後每次限時上網1小時。不過,有市民擔心在公共地方上網,個人資料得不到保障,稱不會在街上處理個人電郵、信用卡資料及網上購物。
署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麥鴻崧指,市民處理涉及個人資料的網上程序時,可使用加密連接上網,個人資訊傳遞途中便不會被人更改、偷看及偷聽。使用設有加密系統裝置,市民需先輸入指定密碼才能登入網絡。麥又指,為防止用戶互相干擾,已提醒服務供應商加強點對點的保安。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昨主持「香港政府WiFi通」計劃啟動典禮時指,本港無線上網設施正迅速增長,今年首兩個月已新增過千個公眾WiFi熱點,使熱點總數逾6,400個,覆蓋超過4,100個地點。
流動金融服務升60%
馬時亨表示,科技進步已緊扣市民日常生活,無線及流動科技能幫助本港建立數碼經濟體系,加強競爭力。去年流動金融服務便錄得接近60%按年增幅,期望業界把握用戶持續增長的勢頭,開發更多切合市民需要的流動金融或理財服務。
現時有3間服務營辦商申請使用電燈柱安裝WiFi熱點及基台,馬時亨指,當局只是收取象徵式租金,加上政府帶頭安裝WiFi,希望可鼓勵更多私人機構設立WiFi熱點方便市民,使香港成為一個更數碼化的城市。 (都市)
讀畢,即時的反應是:「好野!^o^」
第二反應是:「有無搞錯!而家先有!好似慢左十年喎…仲要得三十個試點…仲要限時一個鐘…玩野,我去老麥好過…」
又是無眠的一夜,以極低之效率「趕」project。在網上四處蹓躂了一整晚,要整的東西仍是沒弄出個眉目。又悶又倦,拿起ipod在手裡把玩,玩著竟然開始扮演2001太空漫遊,手持tablet慢鏡頭降臨大地——keyboard之上。
望望手上的ipod,看看桌上的電腦,想到以至圖書館裡分門別類的知識,到底人類曾歷經多少世代的困頓苦難,至一點一滴累積到今日的成果?2001講天工開物,如是看來,以ipod比喻神秘巨板也不失其精妙之處。
Just now I have decided to limit my obssesive checking on facebook, after spended 6 hours in the lab did nothing but clicking on photoes of people's messy destop (yeh, an "interest group" created by some crazy guys haha...)
In accordance, I switched to YouTube ==".
Hey! They charge me $30 for a cup of coffee! I would call the small cup Vendi the tall 'tremendee' the whatsoever 'giganti', only to convince myself the money paid make sense. Ohh, only up to this point I realise myself not only wasting time, but wasting money also... ==" Should abandon YouTube as well.
But, where am I gonna stay in the afternoon tmr? PCC Coffee a good choice may be?
請容許我先引用自一段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的獨白。
伊凡.伊里奇看到自己快要死了,經常處在絕望中。
在內心深處,伊凡.伊里奇知道他快要死了,但是他對這一點不僅不習慣,而且簡直不理解,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他在基澤韋特的《邏輯學》中學過三段論法的例子:卡伊是人,人都要死的,所以卡伊也要死,這個例子他畢生都認為是對的,但它僅僅適用於卡伊,而絕不適用於他。那是指卡伊這個人,一般的人,那是完全正確的。但他既不是卡伊,也不是一般的人,他是一個從來都與所有其他的人完全不同的人;他是萬尼亞,他先是和媽媽、爸爸、米佳和沃洛佳在一起,整天和玩具、車夫、保姆在一起,後來又和卡堅卡在一起,經歷過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歡樂和痛苦。難道卡伊也和萬尼亞一樣那麼喜歡條紋皮球的氣味嗎?難道卡伊也是那樣吻母親的手嗎?難道母親綢裙上的褶子也是那麼對伊卡窸窣作響的嗎?難道他也在法律學校為了餡兒餅鬧過事嗎?難道卡伊也是這麼談戀愛的嗎?難道卡伊也能這樣開庭審理案件嗎?卡伊的確是要死的,他死是正確的,但是對於我萬尼亞,對於有感情有思想的伊凡.伊里奇,--這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也要死,這是不可能的。這簡直太可怕了。
他所感覺到的就是如此。
--《伊凡.伊里奇之死》
一起首就引一大段冗長文學,且無頭無尾斷章取句,這種趕走讀者的舉動可謂是寫作大忌,可想而知我絕對不是一個好作者。但是,就和伊凡.伊里奇一樣,我也有喜歡的條紋皮球的氣味,也是依偎在母裙下不肯長大的小孩,曾經整天和桃樂茜、黎兜、莎拉、凡妮莎、在一起,經歷過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歡樂和痛苦。我知道會看這個搏的人少之又少,會對我的生活思想感情發生興趣的更少,根本,平庸像我,多一個少一個太陽照常升起。但是對於有感情有思想的我,這個由小皮球、爛gag、課室、starbucks逐少逐少拼湊成的就是我全部的世界。所以這個搏是寫給自己看的。
搬搏,是因為寫開那個越來越無心機。一來早前心情欠佳,二來電腦沒有IE,用其他browser在xanga打文章又極為麻煩,常常會有些按鈕消失不見了 。加上眾所周知xanga出繁體中文的亂碼問題,忍無可忍,終於過檔。賴三賴四,說到底,自己無心機才是主因。我做事往往是開始,很快爛尾,再開始,然後又再很快爛尾。希望這次就算不能好頭好尾,只少都能遲一點才爛尾。
不得不迫自己練習,只因為太不懂得表達自己。
是為序。